研究室概况

首页 - 研究室概况 - 历任领导
许家治
2018-06-13 浏览次数:824

1990.12-1996.4.15

二室 主任

1996.4.16-1998.4.25为代理主任


许家治研究员简历

 

       许家治,男,1936年3月出生。1961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机及电器专业。1961年9月,分配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,从事电机蒸发冷却的研究。1970年为照顾夫妻两地关系调于董铺岛合肥电工研究所802组与上海光机所共同组建6403任务组。利用电感储能向固体器件的氙灯供电产生激光,此工作持续4年,然后转入核聚变电源工作。

1、 熔断器的研究:

1973年5月-1974年,研究熔断器的主要目的是做电源的后备保护。主要发表论文有“多级熔断器并联效率的分析”及“用于脉冲电路的熔断器的熔断时间及开断电压上升时间精度的研究”。(1989年5月期刊及1991年4月期刊)

 

2、 八号工程电网供电的动态模拟实验(1974年-1976年)主要论证在合肥地区,

在当时的电力系统的条件下,采用静态补偿能否满足冲击负荷的需要,其实验证明是可行的。

 

3、 任职副主任期间,协助主任的工作。本人负责HT-6M装置的纵场、极向场电

源系统的课题组长,该项工作于1980年-1984年建成。该装置获“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”。

 

4、 电磁发射技术(1986年-1992年)

本人担任电源课题组组长,完成了“303”及“503”电磁炮发射技术,并分别获得“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”。

 

5、在主任任职期间的工作(1990年12月-1996年4月)

电磁炮1986-1992年结束后,就转入HT-7的运行工作,当时全室业务主要有HT-7纵场、极向场电源、接地系统、100MVA的交流机组、电源躯动电源。HT-7正式运行是1994年,事隔14年之久,供电方式一是极向场的初级电源,即变流发电组的供电。在此期间,支持刘小宁将用3000KVA可控整流代替100MVA的交流机组。使得将脉冲变流发电机组用电网给HT-7一次供电,这是一件很有价值的工作。回想起来,走了很长一段时期的弯路,当时的变电站的总容量为5000KVA+3000KVA,而且晶闸管电源比EMG电源运行安全,没有其他辅助设备。我本人参加了极向场回路的部分运行工作。另一个课题组是电流躯动电源,由徐伟华任课题组长,该组的工作使电源躯动在HT-7实验中获得了满足的结果。

 

6、本人与刘小宁、廖燕川、王明亮完成了Un=13.8KV,In=120A,Ip=100KA的高

压熔断器的研究,该项目由东北电力勘探设计院提出,系开发性项目。由于建厂及设备需1000万以上,不像氧化锌非线性电阻那样,投资少见效快。东北电力局根本无法办到,把它视为非线性电阻那种规模的水平,这是一个幻想,我们花费的精力也不小,浪费了两年的时间,可惜。

发表论文有“高压大电流限流熔断器合成试验回路的实验研究”。发表于1998年第一期,【高压电器】。